2021年10月18日、21日,驻安哥拉大使龚韬分别在安《国家报》和《经济价值报》发表署名文章《中国减贫密码》,全文如下: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,在党的带领下,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,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;通过持续扩大对外开放,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、第一大工业国、第一大货物贸易国、第一大外汇储备国,多年来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30%。中国40年的改革开放显著缩小了世界贫困人口版图。根据中国政府刚刚发布的《中国的全面小康》白皮书,40多年来,中国7.7亿农村贫困人口摆脱贫困;按照世界银行标准,中国减贫人口占同期全球减贫人口70%以上,提前10年实现《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》减贫目标。贫困是全球发展和治理的突出挑战。中国是拥有14亿人口、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,长期饱受贫困问题困扰。那么中国的减贫密码是什么呢? 一是人民至上。中国共产党始终把消除贫困、改善民生、实现共同富裕作为执政重要使命,将脱贫攻坚摆在治国理政突出位置,将减贫纳入国家发展规划,保持脱贫攻坚战略的连续性,保证财政投入的稳定性,形成覆盖从中央到地方各层级的工作计划,构建了完备的工作机制,实施严格的考核和动态监测制度,确保成果真实可靠。 二是科学得当。同传统救济式扶贫不同,中国坚持开发式扶贫、精准扶贫,把改善贫困地区发展条件、提高贫困人口教育水平和劳动技能作为扶贫途径,针对不同地区、不同条件的扶贫对象,给予产业发展、异地搬迁、生态补偿、促进教育、职业培训、社会保障等精准帮扶政策,实现由“输血式”向“造血式”帮扶转变。 比如新疆是中国面积最大、多民族聚居最多的自治区,也曾是贫困村相对集中的地区。当地葡萄、甜瓜等产量高,政府就推广保鲜、食品加工等技术,提高农贸附加值;当地有玉石等矿源,就传授珠宝加工;当地适宜种植棉花,就推广机械采摘、培训纺织技术。“十三五”期间,新疆累计脱贫人口达308.9万人,人均生产总值增长了近40倍,人均预期寿命由30岁提高到72岁。 三是多方参与。中国构建了政府、社会、市场共同参与的大扶贫体系,利用政策、财税等手段,引导342个东部较发达省市的人才、资金、技术向570个西部贫困地区流动,鼓励民营企业、社会组织、个人发挥各自优势,开展产业扶贫、科技扶贫、教育扶贫、文化扶贫、健康扶贫、消费扶贫。同时,利用数字技术优势,发展农村电子商务、特色生态旅游等新兴产业,调动贫困群众主动性、创造性。 四是国际合作。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,中国向近170个国家和国际组织提供援助资金,实施各类援外项目5000多个,为广大发展中国家落实千年发展目标提供帮助。中国设立了“中国—联合国和平与发展基金”和“南南合作援助基金”,为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注入中国力量。中国发起共建“一带一路”倡议,支持相关国家更好实现减贫发展。世行预测,共建“一带一路”将帮助760万人摆脱极端贫困,3200万人摆脱中度贫困。 近期,习近平主席出席第76届联大一般性辩论时郑重提出全球发展倡议,呼吁国际社会加快落实2030年议程,推动实现更加强劲、绿色、健康的全球发展,构建全球发展命运共同体。倡议既是对中国自身发展经验的总结,也契合了各国特别是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发展需要,面向全球开放,欢迎包括安哥拉在内的各国共同参与。 非洲是中国的好兄弟、好朋友、好伙伴。中方一贯重视同非洲国家开展发展经验分享。中国愿在尊重各国人民自主选择发展道路的权利的基础上,同安哥拉及世界各国加强减贫交流合作,携手应对全球性挑战,共建一个没有贫困、共同发展的人类命运共同体。  
|